封关是指将海南岛建成为海关监管特殊区域,实现海南岛的“境内关外”,进出岛的货物经检验检疫后,再根据货物品类、去向确定征收税费。实质将海关的征税地域向内地收缩,征税品类以“零关税”负面清单的方式减少,进而扩张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税收优惠,提升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
我们在上一篇文章《海南自由贸易港:外商投资新航标(上)》中,主要概述了海南自由贸易港(“海南自贸港”)政策在促进外商投资方面的比较优势及近期亮点,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外商投资企业运营所需的各类重要要素的角度,梳理相关政策的运用、适配场景,以及对政策组合带
海南自贸港封关后,对“一线”进入海南自贸港的部分货物执行放宽贸易管理措施,包括免于提交进口许可证和允许进行“两头在外”开展保税维修。这是自贸港封关之后货物进出口(境)进一步实现自由化便利化的重要体现。
2025年2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国办函〔2025〕16号,“《2025年行动方案》”)并于2025年2月17日发布实施,以加大稳外资引外资力度。
(来源:12360服务订阅号,信息来源:海关总署门户网站)
海南自由贸易港将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封关。针对封关后的海关监管,海关总署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海南自由贸易港监管办法》和系列配套管理制度,明确了全岛封关后“一线”、“二线”和岛内的海关监管要求,作为实施安全、高效、精准监管的制度依据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