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外市场监管动态
(一)美国:管制清单与301关税的制裁
近两年,美国对中国储能产业链的进出口监管持续收紧,监管手段由贸易壁垒逐步延伸至投资与技术领域。2024年,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多次更新“实体清单”(Entity List),部分涉及储能电池与关键材料的中国企业被列入其中,导致其从美国获取技术、软件或设备许可受限,技术交流与供应链合作难度显著上升。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在2024年9月的《301条款》四年审查中,正式决定维持并扩大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加征关税措施,重点涵盖 电动汽车、电池、光伏组件 等新能源产品,对从中国进口的储能系统、模块及部件构成直接成本冲击。据报道,综合各类叠加关税(基础税、301税、对等税等),自中国进口的电池类产品总体关税或将升至 约 82%[1]。
美国财政部依据《通胀削减法案》(IRA)细化实施“受关注外国实体”(FEOC)规则,规定自2025年12月31日起开工的储能项目,如涉及中国特定电池企业或军工背景实体,将无法享受投资税收抵免(ITC)与生产税收抵免(PTC)。多重政策叠加使中国储能企业在美项目的成本优势大幅削弱,也加速了产业链的本地化与多元化趋势。
总体而言,美国通过出口管制、关税壁垒及税收优惠限制的组合手段,正形成系统性产业竞争防线。面对这一格局,中国储能企业需提前布局合规与本地化路径,调整供应结构,或通过第三国制造与合资模式降低政策风险,以在全球储能竞争中保持韧性与增长潜力。
(二)印度:敏感技术管制和废料处理规则
2024年9月,印度对外贸易总局(DGFT)发布最新的《SCOMET清单》,更新内容涵盖双用途与敏感技术项目,要求出口前必须获得许可,同时引入“集团内部全球授权转移”(GAICT)机制,简化跨国集团内部的受控项目流转。虽然电池及储能设备尚未被明确列为受控项目,但若未来将关键电芯制造工艺、活性材料制备设备或自动化检测系统纳入清单,中国企业从印度采购或合作输出将需取得出口许可,潜在的贸易合规风险不容忽视。
与此同时,印度在电池废料出口 方面也大幅收紧监管。根据印度环境、森林与气候变化部(MoEF&CC)发布的相关文件,black mass(电池破碎残余物)可能被正式认定为危险废物,跨境出口须依照《危险及其他废物(管理与跨境移动)规则》获得许可。这一监管趋严与印度政府的关键金属自给战略密切相关。
分析指出,印度计划将black mass 视为战略资源,以发展国内的锂、钴、镍精炼与再生产业,减少对进口原料的依赖。中国企业若计划与印度在储能设备制造、关键原料供应或废料再生利用等方面合作,需提前评估出口许可、环保审查及海关申报风险,关注DGFT及MoEF&CC后续更新,确保供应链合规与战略安全。
(三)欧盟:供应链尽职调查与反补贴机制
欧盟于2023年7月通过并发布新的《电池法规》旨在提升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可持续性与安全性。该法规要求储能电池生产企业提供电池护照(Battery Passport)以记录数字产品信息,披露电池碳足迹,并满足最低回收含量要求,同时需实现设计可回收性与回收率目标,并进行供应链尽职调查与合规文档管理。这些规定直接增加了对外国产品的合规成本与信息披露义务,尤其对出口欧盟的中国储能企业提出了较高要求。自2025年2月18日起,制造商必须计算并声明每种电池型号和制造工厂的碳足迹,包括原材料提取、活性材料和电池组件制造、电池组装、分销和生命周期末端处理等所有相关生命周期阶段的排放。
2024年10月,欧盟理事会进一步通过决议,正式实施反补贴关税税率上限可达35.3%[2]。对储能行业而言,这意味着中国企业若在欧盟销售电池及储能系统,不仅需要承担额外的合规成本,还可能面临较高的进口税负,从而影响其在欧盟市场的竞争力和利润空间。
综合来看,欧盟的监管政策在提高储能产品环境与安全标准的同时,也对出海企业提出了更高门槛,迫使中国储能企业在产品设计、供应链管理和合规运营方面 进行系统化优化,从而降低政策风险并维持全球市场竞争力。
(四)拉美:市场准入规则与安全性审查
在拉美地区,中国储能与电池设备进入市场正面临日益明确的合规壁垒。根据巴西INMETRO(国家计量、标准与合格评定机构),混合逆变器被要求符合既有并网逆变器标准,同时在必要时还须承担离网逆变器的测试要求,表明是否具有弧光闪络(AFCI)检测功能。对于并网储能项目,巴西电力监管机构ANEEL正推进专门的储能监管框架,已启动三阶段路线图以填补监管空白,并在公开征求意见稿中提出设立“储能主体”并给予其专门授权未来进口BESS项目在进入巴西市场时,不仅需要满足 INMETRO的产品 / 安全认证,还要符合ANEEL的电力并网、市场准入与电网接入条款。
在墨西哥,其能源监管机构CRE于2025年3月10日正式使DACG储能规定生效。这一举措标志着储能从以往作为“附带”设施(例如发电厂配套电池)转变为独立的监管对象。按照DACG规定,BESS在并网、许可、交易、互联研究、合规义务等方面被纳入制度化管理框架。对于中国储能设备或开发商而言,若欲将BESS接入墨西哥电网并参与市场,其必须在进口环节确保产品合格,同时在项目层面完成许可、互联研究及合规履历构建。
智利 通过《第70号最高法令》修订其容量转移规程,明确将储能系统纳入容量转移市场,并规定储能可参与容量支付机制,同时对储能的额定容量、脱扣系数(de-rating factor)等进行规则界定。在该修订中,尤其对可再生电站与储能混合体项目(即发 + 储混合站)的充放电逻辑、计费规则进行了约定,优先考虑储能所储能量是否源自自身发电单位。
二、海外市场竞争风险
(一)特斯拉:整合化能源系统提供商
在全球储能格局中,特斯拉(Tesla)已不仅仅是一家电池生产商,而更是一家整合型能源系统提供商,其竞争优势集中体现在系统整合能力、软件平台、品牌背书以及丰富的运行经验。
从市场占有率角度,特斯拉在北美BESS市场长期稳居领先地位,2024年在北美的市场份额为39%,在大型BESS与家用Powerwall的组合产品线上维持显著优势。全球范围内,2024年特斯拉在BESS集成商市场中占据约15%的全球份额,位居第一[3]。
特斯拉不仅依赖于电池单体和电池包,更致力于“整套系统 + 软件 + 品牌 + 运营经验”的深度融合。在大型电池储能系统(如Megapack)与家庭级储能之外,特斯拉积极布局虚拟电厂、能量管理平台与电网服务,借助其软件与算法在调度、预测、运维优化方面实现差异化输出。其庞大的在役装机体量为其提供了实证数据与反馈循环,将大幅提升其后续系统升级、故障预防、效能优化和服务可靠性。此外,特斯拉作为全球知名品牌,自带信任背书,在海外招标、项目融资、客户谈判等环节具有显著声誉优势。
(二) Sonnen:欧洲工商业储能领跑者
在欧美市场中,Sonnen已确立其在工商业及分布式储能领域的领先者地位。在电池技术选型上,Sonnen坚持使用LiFePO₄(磷酸铁锂)体系,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寿命性能,这对工商业场景尤为关键,因为对系统可靠性、故障率和安全性具有较高要求, LiFePO₄(磷酸铁锂)体系在过充、热失控等极端条件下更具安全裕度,老化速率较慢,有助于降低长期运维风险。
其工商业储能产品 如SonnenPro FlexStack具备模块化和按需扩展能力,在容量与功率上覆盖100到450kWh、92 到368kW 的范围[4],支持outdoor安装和高防护等级设计以适应复杂环境,使得Sonnen能够服务从中小型工业厂房、商超、数据中心,到大型分布式能耗户的差异化需求。
其SonnenVPP平台 将分布式住宅储能、商业储能进行数字网络化整合,能够在电网调节、频率控制、备用容量、需求响应等多个市场角色中参与。在欧洲,Sonnen已构建“欧洲最大的虚拟家庭电池储能网络”,目前在德国已运行约25000台设备,合计约250MWh级别,其目标未来将扩展至1GWh级规模[5];在加拿大,Sonnen也开始在社区层面部署VPP(如Blatchford社区项目),用以管理大规模住宅储能聚合。
在系统整合和平台能力方面,Sonnen提供一体化方案,涵盖逆变器、电力电子、能量管理系统 (EMS)、监控 / 软件平台等模块。其“端到端”整合能力可减少多家供应商协作带来的接口不确定性和集成风险,从而提升项目交付效率和长期运维稳定性。其模块化设计和软件驱动架构,使得其系统在安装、维护、升级乃至未来扩容过程中更具灵活性。
(三)Reliance:本地制造与政策扶持的契合
在政策驱动与本地制造支持 层面,Reliance凭借印度政府推出的“制造印度”(Make in India)战略及电池制造激励计划(Production Linked Incentive, PLI),获得显著优势。Reliance被授予了10GWh的ACC(Advanced Chemistry Cell,高级电池化学体系)电芯产能支持资格,成为PLI计划中重要受益者之一。该产能规模使其在电池制造环节具备政策扶持带来的成本和补贴优势。
在项目中标与资质资源方面,Reliance旗下的NU Suntech/NU Energies已成功中标多个大规模光伏+储能组合项目。与印度政府的太阳能公司SECI签订的25年长期电力购买协议 (PPA),项目规模为930MW太阳能+465MW/1,860MWh储能系统,投资金额达数十亿美元级别[6],计划在两年内投运。
此外,Reliance NU Energies在SJVN(印度公共部门水电与能源公司)拍卖中中标350MW太阳能+175MW/700MWh储能组合项目[7],进一步扩大其在印度可调度清洁能源项目的布局。
在本土化制造与供给链融合方面,印度政府近年来取消对某些进口设备的关税优惠,并对进口玻璃、逆变器、组件等征以较高关税或反倾销条款,以扶持本地产业链。而Reliance在印度境内推进电池、光伏组件、储能系统本地化布局,可降低进口依赖、规避关税与逆倾销风险,能直接在本地供应链中占据上游至系统端位置,从而获得成本和政策优势。
(四)AtlasRenewable Energy:规模与本地化执行能力优势显著
在规模与执行 方面,Atlas已经落地或推动数个超大BESS项目。例如,其在智利签署并即将落地的 “BESS del Desierto”项目容量达200MW/800MWh,为拉丁美洲首批大型独立储能系统之一[8]。
在融资与银行化 方面,Atlas的优势显著。一方面,其能够快速获得银行贷款及结构性融资支持,如2024年其为200MW/800MWh项目锁定了约2.89亿美元债务融资[9]。另一方面,其与多家国际银行、多边开发金融机构及当地电力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这提升了其项目对资本市场的认可度、合同可靠性以及落地速度。
在商业模式创新与客户覆盖 层面,Atlas不仅开发传统电网/电厂侧储能,还面向私营大用户(如工业、矿业、跨国公司)推出24 / 7清洁能源解决方案,并通过长期PPA锁定客户需求,强调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组合产品,提升客户对绿色电力持续供给、能源可靠性及品牌绿色形象的诉求满足。
在本地化区域扩张 方面,其在智利的成功项目被视为其向巴西、哥伦比亚、墨西哥等拉美国家复制的样板。这种“先行者-复制者” 路径,使其在当地政府、电网公司、资本市场、土地与并网资源、社区互动等方面拥有成熟的流程与认知,有助于其在新进入市场时降低风险、缩短周期。
数据来源:
[1] Energy Storage News, <Trump’s1930s-level tariffs bring China battery duty to 82%, big increases forSoutheast Asia>2025年4月
[2] OfficialJournal of the Europe Union, <COMMISSION IMPLEMENTING REGULATION (EU)2024/2754>, 2024年10月
[3] Wood Mackenzie, <Tesla remains the top global producer of battery energystorage systems in 2024, but Sungrow narrows the gap>, 2025年8月
[4] PV Europe, <A new and versatile commercial energy storage system>, 2024年8月
[5] Sonnen, <sonnen to build Europe’s largest virtual home battery storage solution>, 2023年8月
[6] PV Magazine, <Reliance Power secures PPA for 930 MW solar plus 465 MW/1,860MWh BESS project>, 2025年5月
[7] Reliance Power Document, 2025年5月
[8] Enlif, <Atlas Renewable Energy opens 800MWh BESS in Chile>, 2025年4月
[9] Renewables Now, <Atlas Renewable locks debt funding for 200-MW Chilean battery>, 2024年8月
(原标题:出海罗盘 | 第5期:新能源产业出海——储能篇(中))
(来源:上海贸促)
本文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修改、摘编或使用。本文仅为提供一般性信息之目的,不应用于替代专业咨询者提供的咨询意见。文内图片来源于网络。
延伸阅读:新能源产业出海——储能篇(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