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的时间,因出口管制问题而引发的刑事犯罪增多,其中,部分在刑事立案的前期海关是以稽查的形式调查的。以出口管制合规为核心的海关稽查,因其技术性强、法律责任重、潜在后果严重,已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征程中最具挑战性的“关卡”之一。
鉴于此,为帮助企业应对这一严峻挑战,笔者根据近期最新的办案经验,以问答形式总结热点问题,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一、什么是出口管制?
出口管制,是指国家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向境外转移管制物项,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向外国组织和个人提供管制物项,采取禁止或者限制性措施。包括了国家对两用物项、军品、核以及其他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相关的货物、技术、服务等物项的出口管制。
二、什么是海关稽查?
海关稽查,是指海关自进出口货物放行之日起3年内或者在保税货物、减免税进口货物的海关监管期限内及其后的3年内,对与进出口货物直接有关的企业、单位的会计账簿、会计凭证、报关单证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和有关进出口货物进行核查,监督其进出口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三、出口管制海关稽查过程中,海关一般会做什么?
海关在实施稽查时主要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
1.查阅、复制被稽查人的账簿、单证等有关资料;
2.进入被稽查人的生产经营场所、货物存放场所,检查与出口活动有关的生产经营情况和货物;
3.询问被稽查人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与出口活动有关的情况和问题;
4.经直属海关关长或者其授权的隶属海关关长批准,查询被稽查人在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账户;
5.对于可能涉及到管制的出口货物,可能将货物送去有关部门鉴定。
四、出口管制海关稽查的时限是多久?
海关实施稽查3日前,应当向被稽查人制发《海关稽查通知书》,这意味这稽查活动的开始,然而目前对于稽查开始稽查结论做出的具体时限要求,并无规定。海关稽查具体实施多长时间完全根据稽查事项的调查进展情况判断。但是在整个稽查过程中,企业都有义务配合海关稽查。
五、海关稽查过程中,企业享有哪些权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稽查条例》,在海关稽查过程中,企业的权利主要有:获得通知的权利,即一般情况下海关应当在实施稽查的3日前,书面通知被稽查人;海关对有关情况查明或者取证后,应当立即解除对账簿、单证等有关资料以及相关电子数据存储介质的查封、扣押,否则企业有权要求解除;企业可以委托会计、税务等方面的专业机构作出专业结论;在海关作出稽查结论前有权对稽查报告提出意见;有权要求海关对作出的稽查结论予以解释;有权依据法律规定对海关稽查结论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六、出口管制海关稽查过程中可以冻结企业账户吗?
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稽查条例》的规定,海关进行稽查时,可以行使下列职权:经直属海关关长或者其授权的隶属海关关长批准,查询被稽查人在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账户。
由此,海关稽查时经批准后具有查询账户的职权。
七、如何判断出口产品是否受到管制?
企业在判断出口产品是否受到管制时,应当首先考虑该出口产品是否在《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清单》、《军品出口管理清单》、《核出口管制清单》以及《两用物项出口许可证管理目录》内,若在清单或目录内,则需要办理许可证才能出口;同时应当考虑客户是否在管控名单或不可靠实体清单内,若在该名单或清单内,则限制出口,并须办理出口管制类出口许可证。
八、违规出口了受管制的物项,如何判断是刑事案件还是行政案件?
违规出口受管制物项属于违法行为,海关法意义上的违法行为分成两类:一是走私行为,二是违反海关监管规定行为。若企业违规出口受管制物项,在过程中实施了伪报、瞒报等逃避海关监管行为,并且达到刑事立案标准的,则可能构成走私犯罪。若企业在出口过程中如实申报,并且不知道该产品系受管制,则可能依据出口管制法或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进行行政处罚。
九、在出口管制海关稽查过程中,企业收到海关稽查征求意见书怎么办?
海关稽查征求意见是海关稽查的重要程序,它是海关稽查结论下达之前,海关内部作出报告认定被稽查人涉嫌违法的情况下,就稽查报告认定的事实征求被稽查人的意见的程序。贵司可以根据海关稽查情况,结合企业进口申报的实际提出自己的意见,如有辩解意见的,要详细阐述。
十、企业因出口管制问题被海关稽查了可能会面临怎样的后果?
海关会在收到稽查报告之日起30日内作出《海关稽查结论》,并送达被稽查人。根据被稽查人不同的情况,可能产生不同的稽查结论:
1.对于被稽查人不存在违法、违规行为或出口产品不受管制的,结束稽查;
2.对于被稽查人存在其他不规范行为的,责令被稽查人限期改正;
3若查实出口产品确受管制,存在违反规定行为的,依照出口管制法法及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的规定处理;
4.若查实出口产品确受管制,并且存在走私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照出口管制法及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的规定处理。
(来源:兰迪关税争议与进出口合规,作者:韩逸航)
声明:本微信公众号所发布的资讯或文章仅为交流讨论目的,不代表兰迪律师事务所或其律师出具的法律意见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