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跨欧亚大陆的土耳其,正通过一系列清晰且激励力度十足的法律与政策工具,为可再生能源投资者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2025 年新政密集出台,更凸显其加速绿能转型的决心。作为连接欧洲、亚洲和中东的能源枢纽,土耳其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与资源禀赋,已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的焦点区域。
一、法律框架:以改革为核心的制度升级
土耳其可再生能源投资的法律体系已形成 “核心法律 + 动态修订” 的成熟架构,2025年的立法革新进一步夯实了制度基础,为市场注入更强确定性。
(一)核心法律支柱
《可再生能源法》(Law No. 5346):作为可再生能源领域的 “根本大法”,该法历经2014年、2019年和2023年三次修订,最新版本明确将储能、氢能等新兴领域纳入支持范围,确立了 “技术中立” 原则 —— 即对各类可再生能源技术实行同等市场准入标准,仅根据资源条件差异制定差异化支持措施。
《电力市场法》(Law No. 6446):规范电力市场全链条运作,涵盖发电许可、电网接入、电力交易等关键环节。2025年1月生效的修订条款新增 “可再生能源优先消纳” 原则,要求电网运营商对可再生能源电力实行 “零弃风弃光” 调度义务,为项目收益稳定性提供硬性保障。
(二)2025年立法提案
2025年6月,土耳其执政党向议会提交的 《关于对某些法律(能源)进行修订的法律提案》 成为年度焦点。该提案直指可再生能源投资的 “痛点”—— 行政效率问题,核心变革包括:
- 将项目许可批准周期从原有的48个月大幅压缩至24个月以内,部分符合条件的重点项目(如参与 YEKA 计划、位于能源走廊的项目)有望缩短至18个月;
- 简化跨部门审批流程,要求环境、土地、能源等12个相关部门建立 “并联审批” 机制,明确各部门审批时限(最长不超过45天),逾期未反馈视为 “默认通过”;
- 明确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土地使用优先权,对大型风光基地项目给予用地规划倾斜,允许项目用地占比不超过所在区域生态保护红线的5%(常规项目为3%)。
这一立法动向标志着土耳其从 “政策激励” 向 “制度保障” 的深化,为投资者提供了更稳定的预期。据土耳其能源市场管理局(EPDK)测算,该提案若通过,预计可使2025-2030年可再生能源项目落地效率提升40%以上。
二、政策支持:多轨并行的激励体系革新
2025年土耳其可再生能源政策的最大亮点,是构建了 “精准化、差异化、可持续” 的多维度支持体系,通过制度创新释放投资活力,形成对不同规模、不同技术类型投资者的全覆盖支持。
(一)可再生能源区域(YEKA)模式
YEKA 模式作为土耳其吸引大型投资的标杆机制,2025年持续发力,在原有基础上新增 “技术创新加分项”:
2025年2月完成的最新一轮 YEKA 光伏项目竞标,总装机容量达800兆瓦(MW),中标企业包括土耳其本土企业与中资、欧洲企业组成的联合体。中标项目获得20年固定上网电价(3.25 美分 / 千瓦时),电价结算采用 “里拉 + 美元挂钩” 机制(美元占比30%),部分对冲汇率风险。
政府明确 “年度招标计划”:未来每年将常态化招标2吉瓦(GW)可再生能源容量,其中设置 10% 的 “技术创新配额”,对采用钙钛矿光伏、漂浮式风电等先进技术的项目给予0.3-0.5 美分 / 千瓦时的额外电价补贴。
2025年启动的 “YEKA - 氢能一体化计划” 首次将绿氢生产纳入招标范围,要求中标项目配套不低于10%装机容量的绿氢设施,政府提供氢气运输管网接入优先权。
(二)新投资奖励制度
2025年6月产业科技部公布的全新投资奖励制度施行细则,彻底取代旧有机制,形成 “三轨并行” 的奖励体系,奖励力度较 2024年提升15%-20%:
具体优惠还包括:
- 对项目前期研发费用给予30%的退税;
- 对使用本地金融机构绿色贷款的项目,给予贷款利息30%的补贴(上限2个百分点);
- 对出口绿电的项目,免征电力出口税(常规税率8%)。
(三)设备国产化
为推动本土产业链发展,土耳其明确细化了可再生能源设备的国产化标准,并建立 “动态评估 + 分级奖励” 机制:
太阳能发电:要求太阳能电池自硅晶锭切片制程或更上游环节起使用国产品,组件本地化率需达75%以上;采用本土企业生产的 N 型 TOPCon 电池组件,可额外享受2%的电价溢价。
风力发电:风机叶片及塔柱必须为国产,自2026年1月1日起,发电机或机舱核心部件亦须实现国产化,本地化率门槛提升至70%。对使用本土研发的5MW以上风机的项目,给予1.5%的投资补贴。
合规验证:由土耳其标准局(TSE)与 EPDK 联合成立 “国产化认证中心”,项目建设期每6个月进行一次本地化率核查,达标项目可延续优惠政策,未达标的项目将按差额比例扣减补贴。
三、投资流程规范与风险应对
土耳其可再生能源投资流程已形成标准化体系,2025年新政进一步优化关键环节,但投资者仍需做好全流程风险管控。
(一)核心投资流程
在土耳其开展可再生能源项目,需严格遵循以下关键环节:
1.项目立项与许可:
向能源市场管理局(EPDK)提交申请,依次获取预许可证(有效期2年,可延期1次,延期需支付初始申请费的50%)和最终许可证。需提交的核心文件包括:
-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需包含资源评估、技术方案、财务模型等12项核心内容);
- 环境影响评估(EIA)报告(由 TSE 认证的咨询机构出具,涉及生态敏感区的项目需公众听证会记录);
- 电网接入方案(需经 TEİAŞ预审通过)
- 土地使用权证明(国有土地需国土部门备案)。
2025年新政实施后,EPDK 承诺对完整申请材料实行 “90 天内初审反馈” 制度,并在官网开设许可进度查询端口。
2.土地与资源获取:
项目用地需符合区域能源规划(可通过 EPDK 官网下载《可再生能源开发潜力地图》)。若涉及国有土地,需通过国土资源总局的 “公开竞争性出让” 程序获取使用权,租期最长可达30 年(每10年评估一次租金);集体土地则需取得80%以上土地所有者的书面同意,并经地方政府公证。2025年新增 “土地复合利用” 政策,允许光伏项目下方开展农业种植或牧草养殖,土地租金可降低15%-20%。
3.并网与运营:
项目需满足土耳其输电公司(TEİAŞ)的并网技术标准(2025 年更新版标准新增谐波控制、电压稳定等要求),签订《并网协议》后纳入国家电力系统。电力销售可选择两种模式:
一是通过 YEKA 等机制享受固定上网电价(20年期限,每5年可根据通胀率调整一次);
二是参与电力批发市场自主交易(2025 年新增 “绿电交易专区”,溢价可达5%-8%)。
(二)风险应对
尽管政策利好明显,投资者仍需关注潜在风险,提前制定应对策略:
1.行政效率风险:
虽新政缩短审批周期,但部门协调问题仍可能导致延迟。建议:借助 “单一窗口投资平台”(2025年10月已试运行,覆盖 15个核心审批环节)跟踪进度;聘请本地资深咨询机构(如 EnerjiSA 咨询、Turk Loydu)协助沟通,这类机构与政府部门有长期合作经验,可有效加快审批流程。
2.本地化合规风险:
国产化要求可能增加初期成本。建议:提前与本地头部设备制造商(如光伏领域的 Kalyon Energy、风电领域的 Temsa Energy)建立合作,签订长期供货协议锁定价格;参与政府组织的 “国产化技术对接会”(2025年每季度举办一次),获取合格供应商清单及技术支持。
3.汇率波动风险:
电价以里拉结算,但融资多为外币。建议:采用 “自然对冲” 策略,用里拉收入偿还里拉债务(可申请土耳其国家银行的里拉绿色贷款,利率较外币贷款低2-3个百分点);购买汇率衍生工具(如远期合约)锁定风险,土耳其衍生品交易所(TurkDEX)2025年新增 “里拉 - 美元汇率期权” 产品,手续费降低30%。
4.电网接纳风险:
部分地区电网容量不足可能影响并网。建议:投资前委托 TEİAŞ进行电网接纳能力评估(评估费用可申请50%的政府补贴);优先选择政府规划的 “绿能走廊” 覆盖区域(如地中海沿岸风电走廊、安纳托利亚中部光伏走廊),这些区域电网升级优先度高,并网等待时间可缩短至6个月以内。
四、结语
2025年的土耳其可再生能源市场,以“制度革新 + 规模目标 + 产业升级”为核心特征,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多元化的切入路径 —— 从大型 YEKA 项目到分布式能源开发,从设备制造到绿电出口,全产业链均存在投资机遇。
成功的关键在于:
- 精准把握新政细节
- 深度布局本土化供应链
- 有效管理审批与并网风险。
随着法律框架的持续完善、行政效率的提升及区域市场的开放,土耳其正从 “潜力市场” 加速转变为 “实干市场”。对于具备战略眼光和本地化运营能力的投资者而言,这里无疑是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下一片投资蓝海,不仅能分享土耳其绿能转型的增长红利,更能借助其区域能源枢纽地位,辐射欧亚两大市场的广阔需求。
参考文献:
[1]土耳其《可再生能源法》:https://www.resmigazete.gov.tr/eskiler/2005/05/20050518-1.htm
[2]土耳其《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https://www.resmigazete.gov.tr/eskiler/2011/01/20110108-3.htm
[3]土耳其《电力市场法》:https://www.resmigazete.gov.tr/eskiler/2013/03/20130330-14.htm
[4]关于修订《电力市场法》和某些法律以及第375号法令的第7429号法律:https://www.resmigazete.gov.tr/eskiler/2022/12/20221228-12.htm
(来源:兰迪海外观察,作者:徐芹,张琪)
声明:本微信公众号所发布的资讯或文章仅为交流讨论目的,不代表兰迪律师事务所或其律师出具的法律意见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