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镍是国防工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所必需的基础材料,由镍矿石提炼而来。近年来,由于我国镍矿储量小而需求量大,进口依赖度一直在80%以上,随着进口量的增加,也出现了品质不符、申报不规范、进口商不熟悉监管政策和流程等问题。熟悉海关监管要求和流程,对确保优质镍矿顺利进口、保障进口商利益、维护资源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全球已知的含镍矿物约有50余种,但主要分为硫化镍矿和氧化镍矿两类。在我国的镍矿进口贸易中,绝大多数是通过海运运输方式,部分通过铁路运输方式。我国从北到南建有数十个现代化的码头,具有高效率的接卸能力。进口海运镍矿通过专业的散货或集装箱货运船舶,从菲律宾、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家运抵我国,接卸后通过铁路、卡车等运往各用户。
一、进口镍矿通关指南
(一)税率
目前,在主要的镍矿来源国中,进口关税的最惠国税率和普通税率均为零,增值税税率为13%,如表1所示。
(二)规范申报
进口镍矿主要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税目2604项下的商品,具体申报要素如表2所示。
二、进口镍矿检验监管措施
(一)监管方式
进口镍矿由卸货口岸海关负责监管,收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应当在卸货之前,按照相关规定向卸货口岸主管海关报关,在具备监管条件的场所卸货。镍矿的具体监管项目按照海关新查管系统的布控要求进行,口岸海关按照布控指令对进口镍矿进行监管操作。
(二)查验要求
对于命中固废筛查的进口镍矿,口岸海关对进口合同、外方品质证等单据进行审单,并在卸货过程中现场对其颜色、气味、密度等进行感官检查。如判定存在异常,则根据《关于发布进口货物的固体废物属性鉴别程序公告》(生态环境部 海关总署公告2023年第2号) 进行取样送检,送具备资质的实验室出具鉴定结果,以作后续处理。
对于命中夹杂夹藏的进口镍矿,口岸海关在卸货过程中进行检查。若发现夹带限制的外来杂物,应拍照存档并及时送相关实验室开展检测或鉴定,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案,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实施。
对于命中放射性检测布控指令的进口镍矿,按照《进口矿产品放射性检验规程》(SN/T 1537—2023)要求,在第一入境地进行γ辐射剂量率现场检测。如果γ射线剂量当量率高于本底5倍,则取该批货物中γ射线剂量最高部位的镍矿,送实验室进行放射性活度浓度实验,检测其是否符合《可免于辐射防护监管的物料中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GB 27742—2011)要求。
对于命中取样送检布控指令的进口镍矿,海关在卸货全过程进行系统取样。取样完毕后,将样品经过混合、缩分、破碎和研磨等一系列样品制备操作,制成0.1mm以下分析样品,送实验室化验并出具检验报告。
三、进口镍矿建议
进口镍矿属于大宗资源性产品,受国内以及国际的相关政策影响较大,建议企业及时了解最新的进出口政策,防止或减少由此产生的经济损失。
建议企业加强进口装运前检验。选择权威的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在国外装货港开展装运前检验,或直接指派国内检验机构赴装货地实施抽样或监督检验。
明确违约责任和解决争议的方法,争取在合同中签订对自己最有利、最经济的条款,以便在货物发生质量问题、重量欠缺等问题时,充分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扩大镍矿进口来源,分散海外投资,降低集中度,积极与相关出口国建立稳定贸易关系,构建进口矿和权益矿相结合、稳定可控的镍矿资源供应体系,保障资源供应安全。
加大国内镍矿勘查力度和开采程度,提高达产率,以应对主要供应国断供等极端情况。
制定和完善回收利用标准体系。与欧美发达国家60%以上的废钢利用率相比较,我国不锈钢产业废料利用率仅为17%左右。建立回收标准体系,推动高效拆解、再生利用等技术攻关,不断提高废料的回收率和资源利用效率,有助于扩大国内镍资源的供应渠道,降低对外依存度。
(来源:《中国海关》杂志2025年第5期,作者:崔庆虎、闫雄伟,供稿单位:石家庄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