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三国文化的重要发生地,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源地。黄鹤楼诗传千年,武当山名满天下。历史上,湖北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源头之一。两千多年前,灿若云霞的楚地丝绸、精美绝伦的楚国漆器由长江转汉水北运长安,沿着“驼铃古道丝绸路”,翻山越岭抵达沿线各国。近代,以武汉为重要节点横跨亚欧大陆的“万里茶道”打通了一条国际文化商贸通道,在东西方国家架起了一座友谊与繁荣的桥梁。新时期,作为“一带一路”中部地区核心区、长江经济带上“一带一路”战略支点、连接全国“铁水公空”交通大动脉的中心结点,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迈出坚实步伐。展开
【行政区划】
湖北辖13个地级行政区,即武汉市、黄石市、襄阳市、荆州市、宜昌市、十堰市、孝感市、荆门市、鄂州市、黄冈市、咸宁市、随州市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03个县级行政区,即39个市辖区、26个县级市、35个县、2个自治县、1个林区。其中,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和神农架林区由省直管。2023年年末,全省常住人口5838万人,其中城镇3822万人、乡村2016万人。城镇化率65.47%。
【地理概况】
湖北东西长740公里,南北宽470公里,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4%,居全国第16位。湖北地势西高东低,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低平略呈向南敞开的不完整盆地。地貌类型多样,既有沃野千里的江汉平原,也有连绵起伏的丘陵岗地,还有层峦迭嶂的广大山区,以及适宜养殖的广阔水域。全省总面积中,山地占56%,丘陵岗地占24%,平原湖区占20%。
【自然资源】
湖北境内江河纵横,湖泊密布,是世界上内陆水域最广,水网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长江过境1062公里,是长江干线流经里程超千公里的唯一省份,省内各级河流河长5千米以上的有4229条,河流总长5.9万千米。纳入全省湖泊保护名录的湖泊755个,素有“千湖之省”之称。湖北自然资源丰富,现有林地1.39亿亩,占国土面积的49.91%,森林覆盖率42.11%,“绿色宝库”神农架林区是中国中部地区唯一的原始森林。湖北有陆生脊椎动物875种,约占全国总数的30%,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陆生脊椎动物186种;有高等植物6292种,约占全国总数的18%,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63种。湖北是“活化石”水杉的原产地,珙桐在湖北成群落分布,川金丝猴、麋鹿、白鹤、白头鹤、中华秋沙鸭、东方白鹳等都是闻名世界的珍稀保护动物。钛矿、磷矿等11种矿产保有资源量居全国首位。
【交通区位】
湖北居长江中游,承东启西,连通南北,是中国经济地理的中心,省会武汉自古就有“九省通衢”之称。湖北拥有完整的水、陆、空交通网络,是全国综合交通枢纽,超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加快形成,以武汉为起点,高铁4小时经济圈覆盖全国24省市,70%的城市,80%的经济总量,10亿人口的市场容量;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是中国八大区域性枢纽机场之一,亚洲最大的专业货运机场花湖机场全面运行,开通国际国内货运航线61条;中欧班列(武汉)辐射亚欧大陆40个国家、115个城市,初步形成了“联通欧洲、覆盖中亚、衔接日韩、连接东盟”的国际多式联运服务网络;武汉新港是长江中上游第一大港,“江海直达”定班航线沿长江黄金水道直通太平洋。
【科教人才】
湖北是“科教大省”、中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拥有两院院士81位,高等院校132所、在校大学生200万人,全省共有1家国家实验室,363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71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600家科研机构,2.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截至2023年底,湖北技能人才(劳动者)总量达993.94万人,占就业人员总数的比例达到30.6%;其中高技能人才307.36万人,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31%,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土壤丰沃。
【产业发展】
湖北以供应链体系建设为抓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打造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巩固提升10个5千亿级优势产业、培育壮大20个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前瞻布局一批未来产业,加快构建“51020”现代产业集群。湖北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突破性发展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北斗五大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算力与大数据、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服务、量子科技、现代纺织服装、节能环保、智能家电、新材料、低碳冶金九大新兴特色产业,前瞻布局脑科学与类脑智能、未来生物制造、下一代网络(6G)、精准医疗、氢能、深地深海深天六大未来产业,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营商环境】
湖北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开放通道日益多元,花湖机场国际货运航线不断增加、中欧班列越开越密、多式联运线路稳步拓展。2023年,营商环境排名实现“三年三进位”,入列全国前十,首次跨入第一方阵;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上线地方特色应用55个,数量居中部第一,提供161个服务功能,累计注册用户超4万个,货物申报业务覆盖率100%各项指标均位于中部地区前列;全省定标推广“一事联办”主题事项52个,平均减办理时间81%,减环节75%减跑动83%;进出口总值6449.7亿元同比增长5.8%,创历史新高;招商引资亿元以上开工项目3161个,百亿元以上签约项目98个,实际使用外资27.3亿美元,规模中部第一;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164.7亿美元,居全国第二,完成营业额74亿美元,居全国第四中西部第一。围绕大宗商品、纺织服装、汽车产业、生物医药、磷化工组建五大重点产业供应链平台,助力打通经济循环堵点;推进物流“地网”、供应链数字化“天网”、供应链“金网”、服务贸易“商网”融合路径,加快建设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
【经济状况】
2023年,全省生产总值为55803.63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073.38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0215.50亿元,增长4.9%;第三产业增加值30514.74亿元,增长7.0%。全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447.91亿元,比上年增长4.3%。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4785.4亿元,比上年增长3.5%。年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9240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6%。“51020”现代产业集群加速崛起,营业收入过千亿的产业达到17个。全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12.8%。
【生态质量】
湖北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统筹推进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全省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长江、汉江、清江等主要河流水质总体为优,纳入国家考核的地表水断面中,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断面占比93.2%,全省主要河流的275个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中,全年水质优良为Ⅰ~Ⅲ类的占95.6%。全省17个重点城市优良天数比例为84.7%。2023年全省生态质量指数(EQI)为70.4,生态环境状况为一类水平(最高类别)。全年全省单位GDP能耗继续保持下降,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52立方米,下降5.1%;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6立方米,下降13.9%。
【社会事业】
2023年末,全省共有国有艺术表演团体82个,群艺馆、文化馆126个,公共图书馆118个,博物馆228个。电影放映管理机构103个,放映单位2023个。广播电视台15座,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融媒体中心69个,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9%,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88%。
【世界遗产】
武当山古建筑群 位于湖北省十堰市,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宋、元时进行规模建筑。明永乐十年(1412年),朱棣派遣隆平侯张信、驸马都尉沐昕、工部侍郎郭进等500余名官员为钦差,率领军民工匠20万人,历时12年,建成9宫、9观、36庵堂、72岩庙等33组建筑群。明嘉靖年间又大规模维修和扩建。明代200余年间,每一位新皇帝登基都照例对武当山许以各种特权,并直接委派内臣代表皇帝对武当山进行管理,使武当山古建筑群保存完好。明末清初,部分建筑毁于战乱。武当山古建筑群现存较完好的古建筑有金殿、太和宫、南岩宫、紫霄宫、复真观、玄岳门等,重要的建筑遗址有玉虚宫遗址、五龙宫遗址等。1994年,武当山古建筑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钟祥明显陵 位于湖北省钟祥市郢中街道皇城村松林山。陵区面积约50万平方米。为明世宗嘉靖皇帝生父朱祐杬和生母蒋氏的合葬墓。显陵平面呈金瓶形状,布局按帝制“三朝两宫”和“天子五门”制式排列;四周环黄瓦朱墙,墙高6.5米,厚1.9米,周长4730米。罗城内陵墓建筑平面布局按中轴线排列,依次为新红门、大红门、碑亭、华表、神道、石象生、棂星门、神龙道、内明塘、棱恩门、棱恩殿、二柱门、十五供、方城、宝城,九曲河蜿蜒其间,河上以五道御桥相连。宝城共两座,平面呈“8”字形。两座宝城上共有向外悬挑的散水螭首16个,设计精巧,为独特的排水系统。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唐崖土司城址 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唐崖镇,背依玄武山、面临唐崖河,为土家族唐崖覃氏土司治所。土司城遗址包括城址、墓葬及外围设施。城址是遗址的主体,位于遗址东部临河较为平缓的区域。城址西部的山林中及城址周边,分布着墓葬、外围设施等遗存。唐崖土司城址遗存类型包括城防设施(城墙、城门等)、交通设施(道路、桥梁、码头等)、建筑遗址、墓葬、苑囿、手工业遗址(采石场)等多种类型,出土遗物主要有瓷器、印章、砖石质建筑构件等,其中以青花瓷器残片和石质建筑构件为主。其考古学年代判定主要集中于明代中后期,并多有纪年题刻,与明天启、崇祯年间(1622—1644年)田氏夫人集中建城等历史记载相符。城内保存完整、井然有序的道路、院落体系,呈现出城址主体一次性集中规划、营建的特征。唐崖土司城址是土司制度的典型例证,是土家族与汉族文化交流融合的珍贵文化遗存。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神农架 位于湖北省西部,是大巴山脉和秦岭山脉交接的地方,亦是中国南部亚热带向北部温带过渡的地带。全区面积3250平方千米。主峰神农顶海拔3106.2米。区内林密谷深,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神农架现存有1000余种树种、570种野生动物,其中还有少见的白化动物如白熊、白蛇、白鹿、白猴等,因此被誉为“华中林海”和“天然动植物园”。相传这里曾是远古时代神农氏搭架采药的地方。因山高壁陡,神通广大的神农氏也只好搭架而上,因此得名“神农架”。这里旅游资源丰富,雄峰幽谷,色彩神秘,引人探胜;珍稀动物,花海药园,无与伦比;奇洞怪石,飞瀑流云,美不胜收。1990年,神农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成员单位;1995年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定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点”。2013年,湖北神农架国家地质公园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名录。2016年7月17日,在第40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神农架获“世界自然遗产地”称号。至此,神农架成为中国首个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遗产三大保护制度共同录入的“三冠王”名录遗产地。
【荆楚名胜】
黄鹤楼公园 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楼、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三国时期该楼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军事楼”,后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唐代诗人崔颢在此题下《黄鹤楼》一诗,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使得黄鹤楼自古以来闻名遐迩。黄鹤楼在1957年建武汉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被占用;1981年重建黄鹤楼时,选址在距旧址约1000米的蛇山峰岭上,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内部由72根圆柱支撑,外部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构建而成。
武汉东湖景区 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是以大型自然湖泊为核心,湖光山色为特色,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科普教育为主要功能的旅游景区。
景区自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一是山水风光秀美。东湖山峰绵延起伏、水面广阔、湖岸线曲折幽深,森林绿地茂密,国家湿地公园野趣生态,形成大气磅礴的湖泊山水环抱格局,是国内特大城市中最具郊野环境特征的自然生态系统。二是动植物资源丰富。东湖风景区绿化覆盖率高达82%,有各类树种396种300余万株,珍稀鸟类200余种,拥有荷花、梅花、樱花、牡丹等十三个规模化的特色花卉观赏园,在特大城市中十分稀有和奇特。
景区历史人文底蕴积淀深厚。东湖自古以来就是游览胜地。屈原在东湖“泽畔行吟”;楚庄王在东湖击鼓督战(清河桥古桥遗址);三国时期,刘备在东湖磨山设坛祭天,登临郊天台祭灵;南宋诗人袁说友用“只说西湖在帝都,武昌新又说东湖”(《游武昌东湖》)赞美东湖;李白在东湖湖畔放鹰、题诗;毛泽东建国后先后视察东湖44次,在东湖接待了64个国家的94批外国政要,其中包括9批国家元首、外国政要或兄弟党总书记,9批由副总理、副议长或部长率领的政府或议会代表团以及许多国际知名人士;朱德在东湖写下“东湖暂让西湖好,今后将比西湖强”的诗句。景区内的特色园林建筑主要有行吟阁、听涛轩、沧浪亭、先月亭、湖光阁等;以老庄哲学寓言故事为题材的南国哲思园寓言雕塑群等。东湖是全国最大的楚文化游览中心,建有楚城、楚市、凤标、楚天台、祝融观星、离骚碑、楚辞轩、楚才园、屈原纪念馆等楚文化景点,并常年开展楚编钟乐舞表演,完整展示了博大精深的楚文化。其中,行吟阁名播遐迩,离骚碑誉为“三绝”,楚天台气势磅礴,楚才园名人荟萃,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湖北省博物馆馆藏文物十分丰富,有各类文物20万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近千余件(套),对荆楚文化的展示、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风景区内的新石器文化、三国文化、唐宋文化、近代革命文化资源众多,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