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仲裁周是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北京市律协与2013年共同发起成立的以仲裁和争议解决为主题的全国性活动。自2013年起,中国仲裁周系列活动每年在国内外数十座城市同时举办,为期一周。2024年第十二届仲裁周于2024年9月23日至29日在全球范围内举办。
为进一步扩大中国仲裁周活动平台的影响力、宣传仲裁法律服务、讲好中国仲裁故事、提升仲裁公信力,加快推进昆明中央法务区建设,应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的邀请,云南省贸促会与昆明仲裁委于9月25日在昆明联合开展“中国仲裁周昆明中央法务区仲裁日”活动,举办了“国际商事仲裁创新与发展讲座暨仲裁员培训”的讲座培训。邀请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仲裁与调解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王辉明和云南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石现明授课,昆明仲裁委仲裁员、有关律师事务所、商协会和企业人员90余人参加了讲座培训,培训讲座由昆明仲裁委副主任、秘书长段兴主持。本次培训讲座,得到了云南省司法厅、昆明市中央商务区管委会和官渡区法学会的积极支持和参与。昆明市官渡区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杨汉云致欢迎词,云南省司法厅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处处长马红、二级调研员邓紫竹到会指导。
王辉明以“如何以国际仲裁为抓手,打造中央法务区的‘昆明模式’”为题,论述了涉外法治建设的重要性,介绍了当前我国几个比较成功的中央法务区建设实践,解读了国际仲裁的优势和特色,建议打造“昆明模式”中央法务区,应强化地方配套政策法规引领,大力引进境内外仲裁调解机构,加强涉东南亚法治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构建法商融合泛法务生态圈,助力入驻机构实质性开展业务,定期举办涉外高端法治论坛,建设打造东南亚国际仲裁中心,主动搭建“走出去”服务平台,致力成为南部中国涉外商事争议解决总部基地。石现明以“中国涉外商事仲裁制度的国际化”为题,介绍了我国商事仲裁的发展历程、存在的问题不足,对涉外商事仲裁制度国际化立法提出一些思考:中国涉外商事仲裁立法改革目标为“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仲裁中心”;改革方向为“走国际化道路,提升国际化水平”;立法改革的基本理念为“树立支持涉外商事仲裁的理念、强化涉外商事仲裁契约性、民间性的理念”;立法改革的基本原则为“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自治与干预结合原则”。
杨汉云在致辞中表示,随着境外投融资持续活跃、跨境电商行业高速增长,企业了解国际经贸规则、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的需求也日益迫切。本次讲座以“国际商事仲裁创新与发展”为主题,围绕“如何以国际仲裁为抓手,打造中央法务区的‘昆明模式’”、“中国涉外商事仲裁制度的国际化”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必将进一步深化与会各方、RCEP区域企业合作共识,共同推进优质、高效的商事法律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效提升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中央法务区一流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水平,为官渡区扩大对外交流、加强品牌建设,推进涉外法律服务迈上新台阶给予了坚实的法治保障。参加培训的仲裁员和企业代表表示,通过学习,进一步深化了对国际仲裁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对中国仲裁周活动平台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对开展外贸易投资交流活动时,将积极使用国际仲裁方式解决矛盾纠纷。
(来源:云南省贸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