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越南充电桩市场

在全球“双碳”目标与越南《绿色增长战略(2021-2030年)》的双重驱动下,越南电动汽车充电桩市场已成为外资布局东南亚新能源的“必争赛道”。然而,该领域“专项法规缺位、部门口径差异、地方执行不一”的现状,导致外资面临“许可认定模糊、电力接入卡顿、消防验收卡壳”等合规痛点,直接影响项目落地效率与收益稳定性。

文中对外资投资越南充电桩项目的研究,基于《越南电力法》《投资法》《企业所得税法》及工贸部36/2018/TT-BCT等规章,结合实务中的“IRC-ERC”设立流程、消防验收标准(136/2020/NĐ-CP)及税务开票要求的分析,为外资企业提供系统性法律指引,同时为完善越南充电桩领域法律制度提供参考。

(一)政策红利下的市场爆发潜力

越南政府将电动汽车产业列为“国家重点发展领域”,《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0年)》明确2030年电动汽车保有量占比超30%,配套充电桩需求缺口预计达120万个(截至2024年仅不足5万个),充电桩作为电动汽车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市场需求呈爆发式增长。同时,越南工贸部2023年发布的《充电桩基础设施发展指引》提出“简化审批流程、给予电价优惠”等支持政策,为外资进入提供政策窗口。

(二)外资面临的合规挑战 “三重困境”

尽管市场前景广阔,外资在落地过程中仍遭遇显著合规障碍:一是法规适用模糊,《电力法》未明确“充电服务”与“电力零售”的边界,导致河内、胡志明市等核心城市对“是否需电力许可证”认定差异达40%;二是审批流程卡顿,电力接入平均周期长达3个月(超出法定时限2倍),消防验收补材料率超60%;三是风险防控缺失,场地方分成违约、EVN容量调整等突发情况频发,缺乏标准化应对机制。

(三)越南充电桩投资的法律框架

越南充电桩投资的法律规制涉及多个部门法,形成“上位法+部门规章+地方实施细则”的层级体系:

电力监管层面:《越南电力法》(2014年修订)界定电力生产、传输、配电及零售的法律边界,工贸部36/2018/TT-BCT明确电力许可证的申请条件与流程,区分 “电力零售 / 配电” 与“充电服务”的法律性质——前者需取得电力许可证,后者若不涉及电能转售,可通过合同与发票口径规避许可义务。

消防安全层面:政府令136/2020/NĐ-CP及后续修订文件规定充电桩站点的消防设计标准,要求投用前需经消防救援警察局(PC07)审查与验收,重点关注充电设备的防火间距、灭火系统及应急疏散通道。

税务与票据层面:《越南企业所得税法》(2020年修订)规定企业所得税(CIT)基准税率为20%,部分园区、高新区域可享受“两免三减半”等税收优惠;《增值税法》明确充电桩服务适用10%的标准增值税率(个别时期临时下调至8%),发票开具需以“充电服务”为核心口径。

外资准入层面:《投资法》(2020年修订)允许外资100%持股设立有限责任公司(LLC/FIE)投资充电桩项目,无需本地股东持股,仅需通过“投资注册证(IRC)- 企业注册证(ERC)”两步审批流程。

二、外资准入越充电桩的合规痛点

(一)准入与设立阶段:隐性门槛与流程冗余

痛点1:许可口径 “一城一策”

优先区域选择:北部“河内-北宁-海防”工业走廊与南部 “胡志明市-平阳-同奈”商业密集区为核心。北部依托制造业园区、物流车队的稳定用电需求,可快速形成 B2B 业务闭环;南部凭借人口密度与商业综合体流量,适合布局目的地充电(7-22kW)与干线快充(60-180kW)混合站型。

案例:某中资企业 2023 年在河内投资商综充电桩项目,按胡志明市 “无需电力许可证” 经验推进,却被河内工贸厅要求补充《电力零售许可申请》,导致项目停滞 2 个月。核心原因是省级工贸厅对 “向非特定用户开放是否属电力零售” 认定不一,且无全国统一执行标准。

痛点2:注册地址 “合规陷阱”

投资注册证(IRC):作为外资项目的资格许可,需向省级计划投资厅(DPI)或园区管委会提交申请,材料包括项目可行性报告、公司章程、投资方资质证明等。法定审批时限为15个工作日,实践中若涉及跨部门协调,可能延长至20个工作日。

企业注册证(ERC):整合工商注册与税号登记功能,需在取得 IRC 后向工商部门申请,材料包括 IRC 副本、地址证明、法定代表人信息等。法定时限为3个工作日,若企业名称无重名、注册地址合规(需提供租赁合同或产权证明),可实现 “当日受理、次日取证”。

外资需提供 “商用性质 + 产权清晰” 的注册地址,但越南部分商综园区存在 “土地性质为工业却对外出租商用” 的情况,某新加坡企业因此被工商部门驳回 ERC 申请,重新选址耗时1.5个月。

(二)建设与验收阶段:电力与消防的 “双卡口”

痛点3:电力接入 “周期不可控”

电力接入流程:① 与越南国家电力集团(EVN)省级公司对接,申请容量核定(需提供站点功率需求、用电时段分析);② 签署并网/接入协议,明确计量方式(需独立计量回路,并通过法定计量检定);③ 按EVN并网技术规范完成设备安装与调试,避免因接线不合规导致验收延迟。需特别注意,若项目被认定为 “电力零售/配电”(如向第三方转售电能),需按36/2018/TT-BCT申请电力许可证,审批时限约为45个工作日;若仅提供 “充电服务”,需在协议中明确 “不转售电能,仅收取服务费”,并与省级工贸厅(DOIT)、EVN预沟通,避免被误判为电力零售。

EVN省级公司容量核定无明确时限,某韩资项目在平阳省申请200kVA容量,因变压器扩容排队导致接入周期达4个月,错过当地物流车队充电需求旺季;同时,部分地区EVN要求 “充电桩设备需通过越南TCVN认证”,未提前适配导致设备到场后无法并网。

痛点4:消防验收 “标准浮动”

消防验收标准:①设计阶段需按136/2020/NĐ-CP要求,明确充电区与非充电区的防火分隔(耐火极限不低于2小时)、配置干粉灭火器(每50㎡不少于1具)及应急照明系统;②施工完成后向PC07提交验收申请,材料包括消防设计审查意见、施工记录、设备检测报告等;③验收通过后取得《消防验收合格证明》,方可投用。实践中,PC07可能要求补充设备耐高温、防漏电检测报告,建议提前与设计单位沟通,确保材料一次性通过审查。

2024年《消防法实施细则》修订后,PC07对室内充电桩的“防火分隔耐火极限”要求从1.5小时提升至2小时,某欧洲企业未及时更新设计,导致已建成站点拆除重建,额外成本增加2000万越南盾/站。

(三)运营与税务阶段:票据的 “隐性风险”

痛点5:税务票据 “口径争议”

增值税(VAT):适用10%的标准税率(临时下调期间按8%执行),需确保进项税抵扣凭证合规 —— 从EVN取得的电费发票可作为进项抵扣,向用户开具的 “充电服务” 发票需注明服务名称、金额及税号。采用预付充值模式的,需在用户充电完成后开具发票,避免 “充值时开票” 导致的税目争议,建议与地税部门书面确认开票时点,留存沟通纪要备查。

企业所得税(CIT):基准税率为20%,若项目落地于高新技术园区、困难地区,可申请 “两免三减半” 优惠。需注意,享受税收优惠需满足“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100亿越南盾”“雇佣本地员工占比不低于80%”等条件,建议在项目初期向税务部门提交优惠申请,避免后期无法追溯。

票据管理规范:统一使用 “充电服务”VAT发票,禁止开具“电费”发票(避免被认定为电力转售);系统需实现“一枪一表一记录”,确保发票金额与充电量、交易流水一致,便于税务稽核。对未使用的充值余额,需在财务报表中注明“预收款”,待用户消费后转入收入,避免提前计税。

部分地方税务局要求“充电服务发票需拆分电费与服务费”,但EVN仅开具整体电费发票,导致进项抵扣断层。某台资企业2023年因此多缴增值税1500万越南盾,耗时3个月才通过税务沟通解决。

三、合规路径优化:从 “被动应对” 到 “主动破局”

(一)准入阶段

  • 步骤1:建立“政府关系前置沟通机制”

项目启动前,由法务+团队联合拜访省级工贸厅(DOIT)、EVN 省级公司、税务局,提交《项目合规咨询函》,明确“是否需电力许可证、发票开具口径、容量申请流程”等核心问题,形成书面回复纪要(需加盖部门公章),避免口头承诺失效。

  • 步骤2:设计“许可双轨应对方案”

若地方要求电力许可证,立即启动36/2018/TT-BCT申请,提前准备设备认证、容量需求分析等材料;若无需许可,在公司章程与场地协议中明确“仅提供充电服务,不涉及电力转售”,并将DOIT回复纪要作为附件,防范后期监管口径变化。

(二)建设阶段

  • 电力接入优化:“勘察-协议-适配”三步法

①点位签约前,委托越南本地电力咨询公司出具《容量可行性勘察报告》,核查EVN变压器台账、扩容周期及费用,避免“签约后无容量”;

②与EVN签订《接入协议补充条款》,明确“容量交付时限(最长不超45天)”,逾期按50万越南盾/天支付违约金;

③设备采购前确认“符合TCVN11167-1:2015标准”,并提前送检获取认证证书,避免到场后整改。

  • 消防验收优化:“设计-自查-联审”闭环

①选择有3个以上充电桩项目经验的设计单位,要求其按最新《消防法实施细则》制定设计方案,并附同类项目验收合格证明;

②施工完成后,按PC07要求制定《消防自查清单》(含防火间距、灭火系统、应急通道等18项核心指标),逐项整改达标;

③验收前组织PC07、场地方、施工单位联合踏勘,当场解决问题,将验收周期压缩至1个月内。

(三)运营阶段

  • 分成风险锁闭:“长期协议+阶梯条款”

与场地方签订5年以上协议,约定“分成比例阶梯递增”(如前2年10%、中间2年12%、最后1年15%),同时加入 “最低充电量保底条款”——若场地方原因导致月充电量低于约定值,需补足差额收益;设置“违约赔偿条款”,若场地方单方面终止协议,需赔偿站点投资总额的 200%(含设备、施工、审批成本)。

  • 税务合规优化:“票据规范+优惠申请”

①统一使用 “充电服务” 增值税发票,在系统中设置“充电量-服务费-税额”自动拆分功能,留存与EVN的电费结算凭证,应对税务稽核;

②若项目落地于高新技术园区,提前6个月向税务局提交《企业所得税优惠申请》,准备固定资产投资证明、本地员工占比清单等材料,争取“两免三减半”优惠。

四、结论

越南充电桩市场的 “高潜力” 与 “高合规风险” 并存,外资的核心竞争力在于 “合规痛点的破解能力”。通过 “预沟通机制减少审批不确定性、标准化流程压缩落地周期、合同条款锁闭运营风险”,可有效降低合规成本,实现项目从 “被动应对” 到 “主动掌控” 的转变。

最后,给外资企业的实务建议:

  • 团队配置:“本地+专业”双核心

组建含越南本地法务(熟悉地方执行口径)、电力工程师(对接 EVN)、GR 专员(维护政府关系)的专项团队,避免 “纯外资团队” 因信息差导致合规失误。

  • 资源整合:绑定本地优质伙伴

优先与越南本地有园区资源、EVN合作经验的企业合资,如与VinFast(越南本土车企)、EVN下属电力公司合作,获取政策信息与资源支持。

  • 长期布局:关注政策红利窗口

密切跟踪越南《充电桩基础设施补贴政策(2025-2030年)》的制定进展(预计2025年出台),该政策可能对 “公共充电桩建设给予20%-30%的投资补贴”,提前储备符合条件的项目,抢占红利先机。

(原标题:兰迪研究丨外资投资越南充电桩合规痛点与路径优化)

(来源:兰迪律师,作者:陈馨馨)